澳科大办经济学圆桌论坛

澳科大办经济学圆桌论坛

 

由澳门科技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主办、商学院协办的「经济学圆桌论坛」于20251015日下午假本校O702室顺利举行。论坛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暨「一带一路」泛区域发展与合作专委会主任赵红军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经济学教授Professor David Ong担任主讲嘉宾,与本澳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促进高层次学术对话,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理解。

出席嘉宾包括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雷鼎鸣讲座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教授、商学院助理院长张静华教授、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助理所长宋宇教授,以及本澳金融、财经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活动吸引近200位师生及学界人士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在主题演讲环节,赵红军教授以「Chinese Economic Miracle and Its Future: A Long Term Development Perspective」为题,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并分析其「政治集中化与经济市场化」的治理模式如何推动长期增长。他指出,中国在制造业、贸易与投资方面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并强调制度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Professor David Ong则发表题为「Sorting by Height: Preferences, Match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的报告,透过田野实验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身高如何影响婚姻匹配与家庭收入分配。他发现,夫妻身高均处于最高十分位的家庭收入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且主要受丈夫身高驱动,反映非经济特征在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该研究方法亦可延伸至教育、外貌等其他可见特征。

论坛核心环节「圆桌讨论」由张帆助理教授主持,聚焦「微观行为偏好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联」。赵红军教授与Professor David Ong进行双向点评,分别从城市与区域经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展现跨领域研究的互补性与学术共鸣。雷鼎鸣讲座教授则结合自身研究,从中美竞争格局、制度优化、人口结构等角度延伸讨论,深化宏微观议题的现实针对性与理论深度。

三位专家围绕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等领域,构建多层次研讨框架,紧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形成具理论价值与政策参考意义的交流成果。

在互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涵盖婚姻偏好对人力资本集聚的影响、政策设计如何克服隐性歧视等议题。三位专家结合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从理论、政策与区域差异等角度深入响应,拓展讨论视野。

本次论坛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行为研究的跨界碰撞、学术观点的深度交融,更通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探讨,为经济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高质量平台,同时为推动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注入新动力,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赵红军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覆盖城市区域经济学、政府治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已于《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及《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SSCICS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Professor David Ong研究领域为应用微观经济学,着重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其论文曾刊登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及《Economics Letters》等多个重要国际期刊。

讲座现场合照

雷鼎鸣讲座教授()致送纪念品予赵红军教授()Professor David Ong ()

圆桌讨论期间

答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