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弃乌克兰 台湾如何是好?(雷鼎鸣)

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镜头前争吵的震波仍未平息,但肯定已使台湾民进党领导层胆颤心寒,不能不考虑自己何时会被卖掉。这次对骂,是否显露出美国对台政策会有重大转变,我们须仔细分析。

美国对台政策是她全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看此问题。对骂的后果,乌克兰当然是首当其冲,美国看来已下了决定要放弃乌克兰,就算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甘愿丧权辱国,以5,000亿美元矿产资源作筹码,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美国也不会答应。


很易被出卖 「当美朋友是致命的」

特朗普(Donald Trump)说得很白了,乌克兰已无牌可打。泽连斯基挑衅强邻把自己国家带入战争,等待他的只能是悲惨的命运。乌克兰本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国,但自废武功后得此下场,将来乌克兰的历史学家每念及此,当会痛哭流涕。

乌克兰完了,欧盟也不行了。月前万斯(JD Vance)到慕尼黑安全会议演讲并训斥欧洲后,会议的主席竟在公众面前饮泣不止,他在慨叹美国与欧洲已失去共通的价值观基础。特朗普对欧洲的藐视溢于言表,不会助力欧洲抗俄。为何如此?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名言近日又被热炒起来:「作为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作为美国的朋友却是致命的。」此说大有道理,朋友不会怎样防范美国,很易被出卖,而特朗普此等人物欺善怕恶,欧洲缺乏独立外交政策,又无甚军力,要托庇美国,特朗普会眷顾她们利益才怪。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新战略是想兼并格陵兰及加拿大,并且控制巴拿马运河。我不认为他能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但吞并格陵兰却有可能,他刚在国会的演说中又重提此事。格陵兰只有5万多人口,美国可晓之以利,例如每人送100万美元诱导格陵兰人民投票脱离丹麦加入美国,总开支也只是500多亿元,小菜一碟。欧洲当然会反对,是未来的障碍物,但特朗普不但不会给她们面子,还会与俄罗斯交好,使到欧洲因俄的威胁而坐立不安,不敢再对美国说三道四。


失盟国配合 美打台湾牌效果减

回到亚洲,有一种很合理的说法是美国的主要对手是中国,要千方百计拖慢她的崛起,而台湾牌是重要的手段,故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会持续搞局,但因中国实力强大,所以美国需从欧洲与中东脱身出来,集中资源对付中国。

此说虽有道理,但特朗普厌恶泽连斯基及藐视欧洲的态度却不会对遏制中国有助力。在离中国海岸线较近的地方,军事上美国已知会输给中国。美国最想推动的应是关税战、科技战、金融战、宣传战等等策略,但这些若要发挥更大效果,需要美国的盟国配合。欧洲国家早因贸易上非常倚靠中国而不愿与中国为敌,现在美国改变战略,把乌克兰视为弃子,对欧洲也不假辞色,欧洲诸国如何乐于被绑在美国战车上冲向中国?


看乌下场 台怎会打代理人战争

美国也在拉拢俄罗斯,但一旦台海出现冲突,俄罗斯断不可能站在美国一边打击中国,她不怕美国的反复无常,将来又对付俄罗斯吗?事实上,正如与中国建了交的国家般,俄罗斯一早已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立场没有理由改变。

日本、南韩、菲律宾、澳洲、印度怎么样?她们见到美国抛弃盟友的做法能不起戒心,无端放弃自己利益与中国死摃到底吗?南韩受美控制的总统尹锡悦已去,菲律宾太无实力可以不理,印度或想浑水摸鱼,但无甚借口,日本也害怕与中国关系太紧张,澳洲也没有多大能量,所以统统都不足惧。美国朝野虽有不少人希望台湾人民愿意跟随乌克兰之后,替美国打代理人战争,但人人皆知这会是一场胜不了的战争,再看乌克兰下场,谁会这么笨?美国的如意算盘一定会落空。

美国的反华潮流尚未退潮,但美国人才众多,渐渐也让他们看得出台湾牌已是一张过时作废了的牌。近日读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的文章,颇有一些迂回曲折地指出美国「失去」台湾的损失也不是这么大,不用自己吓自己。台积电已在美国建厂,美国不用太担心芯片供应受挫。中国的导弹已无远弗届,根本不用把导弹基地设在台湾才威胁到第二岛链及美国的设施。

其实说中国收回台湾后会影响到美国与日本等的利益与安全,主要还是美国自己炮制出来的宣传,中国要统一,是民族使命使然,得到全国人民的强烈支持,根本不是要争甚么霸。美国当然会害怕「失去」台湾后,自己会十分失威,或许引发其附庸的异心,但这是可补救的。只要特朗普下些大棋,例如吞并了格陵兰,国土面积大增,便可化解掉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面子的损失。也许这也正是特朗普所想。

(香港经济日报 2025-3-7)


一切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网页上载的署名论文、评论、影片都属于作者或讲者,其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或澳门科技大学。

All papers, commentaries, and video-recordings posted at the webpag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belong to the authors or speakers. The contents and views expressed there do not represent thos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