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乱加关税 意欲何为? (雷鼎鸣)
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对全球180个国家,甚至只有企鹅居住的麦克唐纳群岛狂加关税,震惊世界,但恐怕在中南海击起不了一点涟漪,因中国早有底线思维,作足准备,否则怎会第一时间推出反制措施?
这些所谓的对等关税,不但遭到世界多国的谴责,而且在美国民间及经济学界,劣评如潮。我很多时不同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的观点,但这次却同意他的说法:「这些关税错的地方太多,不知从何开始说起。」事实上,我也需要几篇文章才能讲得清。
破坏自由贸易体制 衰退概率增
过去几年,我多次在文章中或课堂上都表达过一种忧心。近数十年世界有不错的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之一正是全球化下的各国贸易,促进了各国按自己的比较优势分工,从而使生产力显著提高。现在特朗普破坏了世界的自由贸易体制,全球化走上回头路,逻辑上生产力的进步会大大减慢,甚至倒退,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及甚至萧条的概率急增。最受影响的当然是全球各国,包括美国的穷人。
我中学时已立志研究使世人脱贫的道路,所以后来选读经济以达此志业。现眼见全球衰退危机赫然在目,能不先天下之忧而忧乎?我相信同行经济学家忧心如焚的,十分普遍。
要弄懂特朗普关税战的背后目的及成功或失败的机会率,我们不但要有正规理论及数据的依据,亦要考虑其团队过往的言行及业绩,小事也不能放过。其计算不同国家要征收多少关税的方程式,本来是一种包装,以证自己政策有板有眼,有科学根据,但以逆差除以入口再除以2的方程式,再订下限为10%,却起到弄巧反拙的作用,稍懂经济学的人很快便都发现这方程式与关税理论没半点关系,纯粹是笨拙的包装,亦迅速成为行内的笑柄。
见微知着,我们可知政策制定者行事粗糙,不经大脑,被传媒质询方程式有何根据时,全部支吾以对,无法回答,这怎么能说服美国人民他们的政府有足够分析力?盛传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是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此君在经济学界并无地位,部分原因恐怕是他犯了学术界的天条,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多次把「证据」的来源说成是一位叫「Ron Vara」的权威人物,但后来却被人发现此人原来是他虚构的,子虚乌有。他还因为护驾特朗普而坐了4个月牢,由此可知,他被委以要职的原因,大有可能是护驾有功,虽失去学术诚信也不重要。这个团队质素如何,可见一斑,也难怪马斯克(Elon Musk)都要与他划清界线。
首任期掀贸战 美贸易逆差反增
其包装之粗暴,尚可见于其推销的政治修辞中,美国向全球征税,包括并无人烟的地区,竟被说成是美国再不会被人欺凌,把制定关税日当作是美国人民的「解放日」。黑白是如此颠倒!
特朗普本人及其信任的人,过去业绩亦见不得人。在他上一任发动贸易战时,扬言用关税去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逆差是因美国的消耗大于她的生产,要靠外国输血救命,关税不是主要问题。实践上,拜登(Joe Biden)政府也延续了关税战,但7年下来,盖棺定论,美国贸易逆差上升了50.1%;而美国要打击的中国,顺差却增加了120%!特朗普发起的政策何其失败!
在两国博弈中,低估对手很不智,但同样,高估对手一样会犯错。有部分评论人把今次的关税战看成是美国一个整体大计的一部分,不可轻看。我相信美国政府总会有一些政策倾向,甚至是有一些部分成形的大计,美国人才济济,定有一些聪明人有些想法,但以特朗普团队如此差劲的纪录,我更相信他们仍是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与二次大战后美国的策略家缔造了战后的新秩序,水平差别不可同日而语。
要判断美国究竟意欲何为,坊间有多种猜测,但我相信除了明白当事人的性格、过往纪录外,很重要的根据是看他们的重要人物曾经说过甚么,及美国当前的困局。美国的难题极多,政府欠债36万亿多美元,财赤每年近1.8万亿美元,贸易赤字9,000多亿美元,利息与军费都接近此数,产业空心化,美元汇率过高,科技被中国追上,军事力量已无把握称霸全球,这些加起来近乎无解之局。特朗普或想并吞加拿大、格陵兰及巴拿马,副总统万斯(JD Vance)要搞保护主义,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则忧心美元汇率太高。我很留意美国有识之士的看法,极端分子的观点我也不放过,但我不认为他们已发展出甚么宏图大计去作为指路明灯。
美「自残」行为多 显病急乱投药
要看有无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一个标准是看美国政府有无一些打击自己目标的自残行为,这些倒是不少。特朗普若要取得加拿大,便不应发表侮辱加拿大的言论,激起加拿大人民的反感,使他们更愿意在关税战中顶着美国压力。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便不会愚蠢地增加钢铝的关税。这或会稍为增加此行业的就业,但钢铝成本增,却大力打击了就业人口大得多的汽车业,增加失业人数。我们不用过度解读美国关税战的长远意图,以特朗普的风格,他要的是以此为勒索手段。勒索谁?谁不听他指挥同向中国加关税,他便不会真正撤销对这些国家的关税。中国对此早作了准备,所以在战略上可藐视对手,但细看中国的准备工夫,可知她战术上十分重视对手。中国的博弈手段,下次另谈。
(香港经济日报 2025-4-11)
一切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网页上载的署名论文、评论、影片都属于作者或讲者,其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或澳门科技大学。
All papers, commentaries, and video-recordings posted at the webpag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belong to the authors or speakers. The contents and views expressed there do not represent thos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