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辦經濟學圓桌論壇

澳科大辦經濟學圓桌論壇


由澳門科技大學發展經濟學研究所主辦、商學院協辦的「經濟學圓桌論壇」於20251015日下午假本校O702室順利舉行。論壇邀請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暨「一帶一路」泛區域發展與合作專委會主任趙紅軍教授,以及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經濟學教授Professor David Ong擔任主講嘉賓,與本澳學者展開深入交流,促進高層次學術對話,深化對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結構的理解。

出席嘉賓包括發展經濟學研究所所長雷鼎鳴講座教授、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商學院助理院長張靜華教授、發展經濟學研究所助理所長宋宇教授以及本澳金融、財經與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活動吸引近200位師生及學界人士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在主題演講環節,趙紅軍教授以「Chinese Economic Miracle and Its Future: A Long Term Development Perspective」為題,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並分析其「政治集中化與經濟市場化」的治理模式如何推動長期增長。他指出,中國在製造業、貿易與投資方面已形成全球競爭優勢,並強調制度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Professor David Ong則發表題為「Sorting by Height: Preferences, Match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的報告,透過田野實驗與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探討身高如何影響婚姻匹配與家庭收入分配。他發現,夫妻身高均處於最高十分位的家庭收入顯著高於其他組合,且主要受丈夫身高驅動,反映非經濟特徵在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該研究方法亦可延伸至教育、外貌等其他可見特徵。

論壇核心環節「圓桌討論」由張帆助理教授主持,聚焦「微觀行為偏好與宏觀經濟發展的關聯」。趙紅軍教授與Professor David Ong進行雙向點評,分別從城市與區域經濟、行為經濟學角度出發,展現跨領域研究的互補性與學術共鳴。雷鼎鳴講座教授則結合自身研究,從中美競爭格局、制度優化、人口結構等角度延伸討論,深化宏微觀議題的現實針對性與理論深度。

三位專家圍繞行為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等領域,構建多層次研討框架,緊扣中國經濟發展脈絡,形成具理論價值與政策參考意義的交流成果。

在互動問答環節,與會師生踴躍提問,涵蓋婚姻偏好對人力資本集聚的影響、政策設計如何克服隱性歧視等議題。三位專家結合研究成果與實踐案例,從理論、政策與區域差異等角度深入回應,拓展討論視野。

本次論壇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動不僅實現了宏觀經濟研究與微觀行為研究的跨界碰撞、學術觀點的深度交融,更通過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探討,為經濟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搭建了高質量平台,同時為推動包容性經濟發展的研究與實踐注入新動力,也為後續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參考。

 

趙紅軍教授主要研究領域覆蓋城市區域經濟學、政府治理、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已於《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及《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SSCICS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Professor David Ong研究領域為應用微觀經濟學,著重於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其論文曾刊登於《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及《Economics Letters》等多個重要國際期刊。

講座現場合照

雷鼎鳴講座教授()致送紀念品予趙紅軍教授 ()Professor David Ong ()

圓桌討論期間

答問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