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这中央的掌上明珠 (雷鼎鸣)
上周三至五(18至20日),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澳视察兼主持新特首宣誓仪式,并在12月19日到我现时工作地点澳门科技大学参观访问。
我适逢其会,近距离的观察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校方把此事视作历史性的大事,自然作好一切准备。有大批学生夹道欢迎及夹道相送,及在图书馆外大堂听习主席演说,事前都有彩排,以防意外。
习主席早上10时半在大堂出现并演说,学生6时便已集合等候。不要以为要他们这么早起来,他们便会感到苦不堪言。我现场所见,他们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装不出来的,等候期间还唱了不少歌曲打气,青春便如此动人!
在隔了两天的分享会中,可清楚感受到不少在场师生把这次访问视作他们一生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校方也肯定把它看成是校史中的里程碑及大学的成就。
澳人口不到70万 财储却超港
年前哈佛大学曾在中国进行过长时间的民意调查,发现人民对政府的拥护度高达90%以上,冠绝全球,这与西方政客与媒体所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大异其趣。从这次观察看来,哈佛的调查更符合实际。
习近平在演说中把澳门形容为中央的「掌上明珠」,在香港颇引起羡慕及对香港自身的恨铁不成钢。记忆所及,其实中央也曾把香港形容为「掌上明珠」,港人毋须失落。
澳门以弹丸之地能得此称号,实有其了不起的成就支撑着。一个丁点大的地方,人口不到70万,2023年人均GDP竟达52.87万港元,比同期香港的39.56万港元高出33.6%。在金光大道与澳科大交界的圆形地天桥放眼远眺澳门的璀璨,你不会怀疑此地的旅游博彩业早已将拉斯韦加斯远远抛在后面。过去几年,澳门虽被新冠重创而且年年派钱,但政府财政却依然年年保持盈余,今年9月财政储备高达6,170亿澳门元,香港纵然人口是澳门的11倍,财政储备却跌破了6,000亿,而且这还未有扣掉香港政府的欠债!其他亮丽的数字也甚多,例如澳门的人均寿命超过85岁,在世界中仅次于另一赌城摩纳哥的89岁。高等院校学生也从1999年的8,909名学生扩充至2023年的55,611人,基本上已做到谁想读大学都可入学的目标。
澳成果斐然 一国两制鲜活例子
习近平及中央厚爱澳门,除了澳门真有实力以外,也许还另有一重要原因。香港与澳门都实施「一国两制」,香港问题比较复杂,港人几年前已领教过,在境外势力明的暗的干扰下,不设防的香港可以被搞得一团糟,反观澳门,外部势力影响不大,反而是一个较为纯净的「一国两制」实验室,而且实验成果斐然,以后有人批评「一国两制」时,中央倒可亮出澳门这鲜活例子,平息众议,这怎叫中央不对澳门赞誉有嘉?
你若以为习近平只看到澳门的成绩,看不到她面对的挑战,那便大错特错。我主理的澳科大「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事前与清华大学的「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合作,检视了澳门的发展经验及政策研究,已完成报告的上半部,所以我对习主席的用语十分敏感。他期盼澳门经济要「适度多元化」,这正是关键所在,此词包含「适度」及「多元化」两部分,都是精准的要求。
适度多元化 拓「高精尖」科技
众所周知,澳门得天独厚,是全中国唯一一处可容许博彩业的地方。有此优惠政策,澳门可把本来流到国外的赌款截回澳门,经济可保繁荣。但若只靠博彩业及与其同步变动的旅游娱乐业,她的经济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大幅波动,所以必须用经济多元化来化解之。但多元化却不能过火,放弃博彩业自然不智,而且澳门人口较少,绝不可能同时搞出多个不同而又发达的经济板块,所以选择发展甚么,便要十分讲究,不能盲目。
习主席到澳科大视察,是他第一次访问港澳的大专院校校园,澳科大得此殊荣,估计是因为她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研究中草药及太空科技,去年发射的澳科大人造卫星一号,更曾得到习主席来信嘉许,我的同事张可可教授团队,立了大功。此例亦让习主席得到根据,澳门的多元化,不用排除「高精尖」的领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在成绩面前更应寻找短板。就我的观察及与同事的交流,澳门人有点过分舒服,她的人均GDP高于香港,但在职人员月薪中位数是19,417港元,比香港的月薪中位数21,900元差了12.8个百分点,但这可靠每年一次派钱及各种十分慷慨的福利补偿。在几乎与世无争和平环境中,普通人民很难培养出一种随时愿意奋身战斗的战狼性格,有此斗心之人或许更一早去了香港或内地拼搏。留在澳门的,过着平凡日子赚取比香港低的薪水及领取福利便可。当然不是所有澳门人都如此,但若此种心态变得普遍,便不会有利于她闯出新天地,打造出新质生产力,及将其经济多元化。不过,也许不少港人也有此「毛病」。
(香港经济日报 2024-12-27)
一切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网页上载的署名论文、评论、影片都属于作者或讲者,其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或澳门科技大学。
All papers, commentaries, and video-recordings posted at the webpag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belong to the authors or speakers. The contents and views expressed there do not represent those of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